赛道旁,刚完成35公里山地马拉松的选手们气喘吁吁,脚步还未完全停下,就被赛后补给区的汨罗粽吸引。“还有粽子吃?好吃!”有人忍不住叫出声。此前,35公里个人赛男子组冠军、来自贵州的赵国虎,已经在志愿者簇拥下,尝到了另一款当地特产:刚出笼的石斛馒头。馒头呈现出淡淡抹茶绿,他咬下一口,连声称赞,“这个口感挺好!”
“我们放了石斛的,没有添加糖分在里面。”听到夸奖,李玉葵微笑着介绍,她是当地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的负责人,“玉池山的石斛是原生态的,性子温润,加到馒头里不会给运动后的肠胃添负担。”这些在汨罗玉池山上长出的“奇珍”,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成熟,市面上高品质的野生铁皮石斛价格能达到500元一斤。如今,它们成了山马赛道上的“能量补给”,也成了当地人最自信的礼物。
即便是第一次来到汨罗,许多跑者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。赛道穿村而过,沿途张贴着赛事海报、条幅,村民在路边挥手加油。每隔几百米,就有穿着“红马甲”的志愿者守候。山顶寺庙旁,一位阿姨现煮姜盐芝麻豆子茶,供跑者暖身。专程来参赛的北大校友感叹:“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全民补给。”
在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(湖南汨罗站)举办之前,汨罗更为人熟知的是“龙舟故里、端午源头”的名片。每到端午,汨罗江上鼓声阵阵,龙舟飞驰,江畔人声鼎沸,也让这里成为城市赛事经济的重要场域。2025年,汨罗入选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”,位列第16名,“亲汨一次,甜汨一生”的城市文旅品牌愈加响亮。而现在,山野间的脚步声与加油声,也成为这座古城的新名片,成为更多人认识汨罗、记住汨罗、爱上汨罗的理由。
李玉葵把体育、文化、旅游的融合比做是“1+1+13”的魔法。在她看来,这场山马越野赛事不仅让汨罗的体育热度蔓延进山野,也让玉池山的石斛不再“藏在深山”,通过赛事和旅游变成了“网红产品”。
10月19日,在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(湖南汨罗站)的赛道上,她带来的“石斛馒头”不出意外成了热销品。“这是我们的石斛馒头首次作为赛事补给出现在赛道上。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跑者的喜爱,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肯定。”她一边整理补给桌,一边观察跑者们拿起馒头,边吃边互相交流,偶尔还有人回头询问馒头的来历。

更多外地游客也因此认识了汨罗的石斛。赛事结束后,不少来自外省的订单陆续找上门来,“以前我们的石斛只是一个农产品,现在成了有故事、有文化的特色产品,附加值也更高,还能带动更多村民扩种。”李玉葵说。
除了石斛馒头,李玉葵还带来了石斛月饼,这是今年刚研发的新品,用了铁皮石斛和石斛花,搭配12种原料制成,原本是为中秋准备的,这次也特意带到赛事。李玉葵说,这些产品的背后,是想让“深山物产接民俗地气”的尝试,“对赛事来说,能给跑者提供有地方特色又实用的补给,让赛事更有记忆点;对我们而言,这是把玉池山的原生态产品推向全国的绝佳窗口。”
招待好远道而来的参赛者,并不只是赛事组委会的事。许多完成“首野”的汨罗人,也把这场赛事当作城市的一次展示。许多人表示,希望山马能够更多举办,不只是为了运动,更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汨罗。因为他们想的不只是“看热闹”,更期待借这样的赛事,让城市的文旅资源被更多人看到,让人气、商气一起被激活。

汨罗长乐人黄先生和妻子是第一次参加越野跑。“这个活动的意义很大,不只是带动我们汨罗本地,包括长乐、新市在内的古镇文化,也能辐射湖南乃至周边省份。汨罗过去以龙舟闻名,如今有了山马这样的赛事,体现的是城市发展的多元化,也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文体旅融合的方向,所以我们特别感谢主办方。”黄先生说。
“各乡镇报名都很火热,我一路跑过来,听到不少乡音,特别有亲切感。”报名5公里组的本地人杨先生则选择“cos唐僧”跑完全程,他希望所有全各地的人能够来到汨罗玩,能来感受汨罗的文化。
文旅部门的深度参与,也让这场“国字号”赛事多了几分人情味。外地跑者凭号码布即可免费游览屈子文化园,长乐、新市两座古镇也特意开放免票通道。免一张门票,换来的是游客多住一晚、多吃两顿饭,更换来他们对汨罗的深度体验与情感连接。
来自广东东莞的选手比赛前一天早上七点就到了汨罗,“屈子文化园、生态公园、长乐、新市古镇都去逛了,感觉都很好,还吃了很多地道的特色美食。我跑了16年步了,这个比赛我很喜欢。”
2025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(湖南汨罗站)开跑的前几天,天气成为了所有人最关注的问题。连续多日的降雨让赛道条件颇具挑战,也让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心生忐忑。长时间的湿滑可能增加赛道危险性,对赛事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这几天,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天气。”汨罗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主任刘昕对记者说。赛前一周,当地连续降雨,为山地越野带来了不小的考验。“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气象预报,提前做好了备用线路。原有赛道也进行了多处改良,比如在坡度较大的路段加设攀爬绳、防滑垫,尽量降低风险。”
在赛事组委会对接群里,汨罗市气象局每2—4小时就会发布一次天气预报。汨罗市委、市政府对赛事的重视度也极高。刘昕回忆,整个“十一”假期,负责道路与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休息,确保赛事万无一失。“从市里到镇上,执行力都非常高。”他说。

赛事志愿者超过100人,各镇还抽调了额外力量支援。警力部署达到470人,医疗方面安排了8台救护车、7个固定医疗点,并配备20支携带除颤仪(AED)的流动医护小队在赛道巡护。
“我们的要求是4分钟之内关键黄金点时间必须到达任何一个位置。无论是山路还是陡坡,都配备摩托车随时支援,这个安排远超裁判组标准。第一届赛事,大家都相信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的重视是认真的。”刘昕说。比赛当天,尽管赛道还是落了些小雨,但收获的却是跑者们的不停点赞。有完赛选手说,赛道在薄雾中显得仙气飘飘,陡坡处还设置了安全绳,每隔几百米便能看到热情服务的红马甲志愿者,“细致又周到”。

走进汨罗市赛事执行委员会办公室,一幅醒目的“挂图作战工期图”映入眼帘。上面列出了四项重点赛事——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、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、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,以及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(湖南汨罗站)。几十项任务被细化到每周、落实到每个人,一条条红线向前延伸,清晰展现出这座城市为迎接赛事所付出的全力以赴。
这一系列紧密部署与细致安排,不仅体现了汨罗在体育赛事组织上的专业能力,也显示出地方政府推动体育与旅游、文化联动发展的决心。山马越野赛的顺利举行,既是对选手体能与意志的挑战,也是对城市执行力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。
随着开赛临近,赛道上的工作人员、志愿者和安保人员早已各就各位,雨后的泥土气息混合着山间清新的空气,形成一种独特的赛道氛围。选手们在检录区摩拳擦掌,观众沿途加油助威,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这场赛事背后的精心筹备与城市温度。
《湖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(2023—2025年)》明确提出,着力打造以区域特色和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户外运动会和户外运动节。通过2025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(湖南汨罗站)的火热举办,也可以看出,汨罗有意将特色鲜明的大众户外运动品牌赛事打造为城市体育名片,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地方IP。

“一直以来,汨罗希望通过龙舟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,这是我们的初心所在。随着比赛越来越火热,参赛选手和游客人数不断增加,汨罗的知名度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。”当地文旅负责人对记者说。于是,在办好赛事的基础上,他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在赛事基础上,营造赛事文化、向更广维度发展,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,这也是当前的一大短板。
如今,户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,各地都在探索特色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点,努力吸引游客、留住人气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。

对于汨罗来说,优势在于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浓厚的文化氛围,城市办赛的基础和经验也在近年来的逐渐夯实。但与一些已火起来的户外运动目的地相比,这里仍有很多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。以山马越野赛为抓手,通过赛事推动户外旅游发展、提升城市文旅品牌,是可预见的一大前景。
在离开汨罗前,一位当地文旅集团的工作人员提起一件往事,“以前‘汨罗’常被读成‘gu罗’,每次看到地图上出错,我都会去提交更正。”他说,“我们虽然是汨罗土生土长,但在外面工作了十多年才回来的。这几年在文旅做事情,每完成一件事,心里都会特别自豪。总觉得自己为家乡做了一点贡献,那种感觉特别真实。”